全国考研信息网
首页 浙江考研 福建考研 江苏考研 广东考研 江西考研 安徽考研 北京考研 上海考研 天津考研 湖南考研 湖北考研 河南考研
河北考研 海南考研 重庆考研 贵州考研 辽宁考研 吉林考研 山西考研 广西考研 云南考研 陕西考研 甘肃考研 青海考研 四川考研
山东考研 内蒙古考研 黑龙江考研 宁夏考研 新疆考研 西藏考研 笔试真题 笔试试题 考试大纲 考试经验
考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考研招生信息网 >> 内容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时间:2023-09-20 16:02:52 点击: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是国内唯一以研究新构造运动和现今地球动力作用为主的国家级研究所,其前身是1950年至1951年期间组建的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71年隶属国家地震局领导,1978年更名为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所有70年的发展历史,在活动构造、地壳形变、深部构造、构造地貌等地震相关的地球科学研究上长期处于国际国内前沿,取得多项开创性成果,有效发展地球科学理论,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研究所拥有我国在地震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一个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地震与火山灾害重点实验室。研究所依托共建单位建立了山西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吉林长白山火山、西藏拉萨地球物理和新疆帕米尔陆内俯冲等4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研究所主攻方向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地震安全的长远需求,以探索大陆地震构造环境与强震活动习性、地震孕育发生机理与预测理论、方法为核心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面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地震安全的迫切需求,以探索地震及其链生地质灾害成灾机理,构建地震危险性区划、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火山风险与灾害评估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核心的应用基础研究。

研究所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科技队伍,高级科研人员120余人,活跃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领域。1978年以来,共有7位科学家分别当选中国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8人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基金资助;3人入选国家“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4位科学家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14年研究所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成为地震系统首家入选的单位。自1991年起被授予“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自2006年起被授予“首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20年研究所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和“2018-2020年首都文明单位标兵”,2021年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年荣获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

研究所具备完善的科学实验体系、科学探测体系、网络科技与模拟计算环境科技支撑条件。目前承担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百余项,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十余项,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研究所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具有“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设有“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这里培养了一大批地球科学精英,做出了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重大科研成果,极大地发展了我国的地质科学。

一级学科“地质学”:主要包括活动构造学、活动火山学、地震灾害与工程地震学、流体地球化学等学科,研究对象是新生代构造、晚第四纪活动构造、火山活动与成灾机理、地震灾害与应急理论和技术、地震区划和工程抗震等。

一级学科“地球物理学”:主要包括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物理学、地震学、地球电磁学、大地测量学等学科,研究对象是构造变形机制与地震机理、深部构造与孕震环境、现今地壳运动与地球动力学等。

一、培养目标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招收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所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但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具有初级以上职称;

②在高等学校至少进修过4门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大学主干课程,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获得科研成果一项(作为参加者获得省部级一、二、三等奖以上奖励)。

三、推荐免试生的接收

(一)我所接收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高等院校相关或相近专业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二)2024年接收推荐免试生按照我所主页公布的“2024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生招生简章”办理,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等程序。在规定截止日期仍未被招生单位录取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录取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四、报名程序

(一)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查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在准考、复试等招生阶段将分别进行报考资格审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准考、复试和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本科毕业的在职人员须提供单位人事部门盖章的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以同等学力报考的人员,须提供单位人事部门盖章的大专毕业证书复印件、成绩单复印件、职称聘书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复印件(包括刊物封面、目录页)等。

(三)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逾期不再补办。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相关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因地制宜、合理确定)。

(四)第一阶段: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3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4.考生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5.考生要如实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6.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7.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8.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网报信息填报中特别是姓名、性别、身份证 号以及学历学位证书编号等网报信息更需认真准确填报。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9.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10.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网上报名有关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教育部印发的《2024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及“研招网”报考须知。建议考生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高峰,避免网络拥堵。

特别提醒:请考生务必牢记自己网报时的用户名和密码,网上打印准考证、网上调剂等均需使用。

第二阶段:网上确认

1.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

2.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五、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我所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

六、考试

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一)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三)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四)初试日期、时间和地点

教育部规定的初试全国统一考试时间为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

初试地点:以选报的报考点公告为准。

(五)初试科目

初试科目有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试题每门满分为100分,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每门满分为150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一命题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数学(二)和业务课二,业务课二我所均采用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详见我所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12月23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

12月23日下午 外国语

12月24日上午 业务课一

12月24日下午 业务课二

(六)复试

复试时间、地点、内容、方式等,待初试后由我所另行公布。对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报考的考生,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全部复试工作一般应在录取当年4月底前完成,请各位考生届时关注。

七、调剂

待初试结束后,视第一志愿生源上线情况再行确定。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届时按教育部相关政策确定并公布。考生可通过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八、体检

考生体检工作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我所体检标准参照《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等文件规定,同时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学〔2003〕3号)文件规定执行。

九、录取

我所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和北京市招生考试委员会的补充规定,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所有拟录取考生须按照教育部信息公开相关要求进行公示,没有公示的拟录取硕士考生,不能被录取。

定向就业硕士生必须在录取前签署三方定向培养协议。定向生毕业时按协议到定向单位就业,不再进行就业派遣。定向就业生,不调转户口、人事档案和工资关系。

十、毕业生就业

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由毕业生自行联系用人单位,按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

十一、招生名额、学制

2024年面向全国拟计划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2名,最终招生总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含推免生,拟接收推免生人数以最后教育部推免生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硕士生学制为3年,学习方式为全日制。

十二、学费标准、奖助学金体系和在学期间待遇

(一)学费标准

我所招收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每生每年3000元。

(二)奖助学金体系

我所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由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助学金和优秀科研成果奖等构成。

国家奖学金:对学习成绩优异、在防震减灾和地震科技工作中表现突出、科研工作中有高水平文章发表,或重大发现的全日制研究生予以奖励。奖励标准为每生20000元。

学业奖学金:一年级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不分等级,覆盖比例100%,奖励金额每生每年3000元。从二年级开始,根据研究生前一学年的学业情况、科研成果与综合表现对研究生进行评定,分设A、B、C三个等级: A等奖奖励金额每生每年5000元,B等奖奖励金额每生每年4000元,C等奖奖励金额每生每年3000元。A、B、C三个等级,覆盖比例100%。

研究生助学金:由国家基础助学金、研究所助学金和助研津贴等部分构成。

其他奖励:包括研究生优秀论文奖、优秀科研成果奖等。

(三) 在学期间其他待遇

1.研究所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研究生入住研究生公寓,研究生公寓环境舒适,条件优越,设施齐备。

2.符合我所有关文件规定和要求的在学硕士生可申请硕博连读,经资格审核、专家组考核通过后可转为博士研究生学籍,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十三、其它事项

1.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2.本简章如有与国家新出台的招生政策(含相关时间节点)不符的事项,以上级主管单位最新政策为准。

3.可登录我所主页,查阅招生专业目录,或直接电话邮件咨询报考事宜。

招生单位名称: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单位代码:8540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华严里甲1号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人才资源部

邮政编码:100029

联系人:吴老师 冯老师

电话:010-62009079

网址:http://www.eq-igl.ac.cn/

电子邮箱:jy@ies.ac.cn


作者:全国考研信息网 来源:网络

以上资讯来自互联网,具体已各院校官网发布为准,本站仅做参考,如果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下方站长qq,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 全国考研信息网(www.yingyudengji.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全国考研信息网